0551-67888095
联系人:潘经理
电 话:0551-67888095
手 机:13866151456
18655193399
传 真:0551-62873897
邮 箱:[email protected]
地 址:合肥市瑶海区临泉东路恒大城二期50栋9楼
1 施工背景
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1标国帆路站位于淞沪路上,北侧紧邻国帆路,东侧为合生江湾国际公寓,西侧毗邻复旦大学江湾校区,如图1所示。
图1 国帆路站总平图
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采用数值仿真的研究方法,考虑到复旦大学精密实验室距国帆路站约50m且其对振动敏感,对叠合墙式、复合墙式和离壁墙式车站三种结构方案的减振效果对比研究,再结合经济效益评估,最终采用离壁墙式的结构方案。三种方案对比如图2~4。
图2 叠合墙剖面图:
内墙和外墙完全连接,内外墙间可传递法向力、剪力和弯矩
图3 复合墙剖面图:
内墙和外墙之间有一定分离,可传递法向力
图4 离壁墙剖面图:
内墙和外墙分离,中间有1m间隙,混凝土支撑传递法向轴力
2 离壁式车站结构
2.1 车站结构形式
国帆路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,主体结构长155m,标准段宽20.04m,采用地下三层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。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24.1m,标准段采用1000mm厚地下墙,端头井采用1200mm厚地下墙围护形式。围护结构采用离壁式地下墙形式,除底板与地墙相连外,其余各层板、侧墙及井接头均距离地墙1m。
图5 国帆路站结构剖面图
国帆路站内墙和地下连续墙之间的空隙填充泡沫混凝土和中砂,其中,地下三层及地下二层空隙填充泡沫混凝土,地下一层空隙填充中砂。
图6 泡沫混凝土填充剖面图
2.2 泡沫混凝土性能
泡沫混凝土,用物理方法将泡沫剂制备成泡沫,再将泡沫加入到由水泥、骨料、掺合料、外加剂和水制成的料浆中,经混合搅拌、浇筑成型、养护而成的轻质微孔混凝土。其具有密度小、质量轻、保温、隔音、抗震等优点,泡沫混凝土的多孔性使其具有低的弹性模量,从而使其对冲击载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。
图7 泡沫混凝土成品示意图
2.3 泡沫混凝土施工参数
为满足课题组及设计单位提出的泡沫混凝土性能要求,同时为了更好的达到泡沫混凝土的减振、止水效果,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实验,探寻最合适的泡沫混凝土配比。
根据多次试验结果,参照《JG/T266-2011泡沫混凝土》标准要求,国帆路站泡沫混凝土配比参数如表1所示。
表1 国帆路站泡沫混凝土配比表
序号 |
材料名称 |
用量 (kg/m³) |
1 |
水泥(P.C42.5) |
600 |
2 |
发泡剂 |
2 |
3 |
增稠剂(纤维素醚) |
0.3 |
4 |
减水剂 |
1.8 |
5 |
水 |
300 |
经试验,按此配比制备的泡沫混凝土能满足设计单位提出的各项指标(密度0.6kg/m³,抗压强度3Mpa),同时具备较好的隔水性,对车站防水较为有利。
泡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,随着泡沫混凝土浇筑高度的提高,底部压力不断增大,底部泡沫混凝土中的气泡受到挤压排出,使得底部泡沫混凝土密度变大,减振及防水性能变弱;因此,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分层浇筑高度。
为达到最好的减振防水效果,针对不同浇筑高度进行试验,通过采集分层浇筑高度分别为20cm、40cm、60cm、80cm、100cm时,浇筑完毕后泡沫混凝土的沉降量,确定最佳的浇筑高度。
表2 分层浇筑高度对泡沫混凝土沉降的影响
试验编号 |
分层浇筑高度 (cm) |
沉降量 (cm) |
1 |
20 |
0.4 |
2 |
40 |
1.1 |
3 |
60 |
1.9 |
4 |
80 |
4.4 |
5 |
100 |
8.5 |
由表2可以看出,当分层浇筑高度在60cm以下时,泡沫混凝土沉降基本程线性变化,分层高度超过60cm时,随着浇筑高度的提高,泡沫混凝土沉降量急剧加大,因此,施工中控制每层浇筑高度不超过60cm。
2.4 施工控制要点
“离壁式”车站施工除了常规的深基坑施工控制要点外,最重要的是做好基坑的受力体系平衡,确保结构回筑过程中基坑的稳定。因此,必须确保传力板带与结构内墙可靠接触,同时,需待传力板带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上部支撑。
3 小结
国帆路“离壁式”车站结构是将车站主体结构和周围土体隔开,车站结构和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水平力靠其间的水平混凝土板带传递,这改变了波的传播路径,理论上认为可大幅降低列车运行诱发的环境振动。另外间隙填充泡沫混凝土和中砂,既满足减振隔振的要求,又可防止间隙积水。对于车站建成后的实际效果,还需进一步验证。